航空制造业是一个高附加值的战略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正因如此,通过各种形式扶持本国航空制造业的发展早已是各国普遍的做法。
例如,很多国家通过出口信贷、融资租赁、市场准入、减免税费、购机补贴、基建支持等多种途径,对购买和使用本国飞机的航空公司给予优惠和补贴,支持本国民机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
欧美等民机发达国家也是这样做的。多年来,美国波音和欧洲空客两家企业基本垄断全球的大型客机市场。为了保持其优势地位,美国对波音、欧盟国家对空客都提供了数以十亿美元计或明或暗的补贴。
本来,波音和空客两家对补贴一事心照不宣,在1992年曾经达成了一个“不争斗”的“君子协定”。但到2004年,随着全球竞争激化,两家企业终于不再“君子”,先后以补贴为由把对方告到世贸组织,成为世贸组织历史上最大、最旷日持久的贸易纠纷案。 世贸组织也曾作出裁决,认定美国和欧盟都存在非法补贴行为。
具体到美国此次指控中国对国产飞机提供税收优惠的做法,事实上美国自己也在这么做,并因此引发欧盟的新一轮挑战。
2014年12月,欧盟就向世贸组织提起诉讼,控告波音公司总部所在的美国华盛顿州州政府向波音提供税收优惠政策,违反了全球贸易规则。
由此看来,波音与空客的贸易补贴之争只不过是“五十步与百步之争”,两家企业或多或少都接受了各自政府的补贴和支持。因而,“贸易补贴”实质已成为欧美手里的牌,它们互相指控无非是为了维护自身利益、打击对手。
不容忽视的是,此次美国指责中国对国产飞机免税的背景是,中国民用飞机制造业的快速发展。
此前,继中国自主研制的首架C919大型客机总装下线后,中国生产的首架喷气式支线客机ARJ21也被交付给全球首家用户成都航空公司,中国制造的民用客机首次进入本土航空公司的引进名单。
业内人士指出,中国民用飞机制造业今后面临的市场竞争会非常激烈。这一市场长期以来被波音、空客把持,它们对任何国家想成为民用大飞机制造领域中的“第三极”都十分警惕。